發燒的正確觀念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英明 醫師 提供

   在小兒科門診,常聽到太多因為害怕發燒自以為是的想法,和以訛傳訛的婆婆媽媽經。

    以下要介紹幾個
正確的發燒觀念供大家參考:

發燒是結果,而不是原因

    絕大多數發燒,是身體受病原體侵犯後,產生的一種反應,也就是生病以後的結果。換言之,先有病才有燒,而不是有了燒,再變成病。如說「因得了小兒麻痺症而引起發燒」是對的,但如果說「發燒變成小兒麻痺」就大錯特錯了;「因為肺炎,所以燒一直不退」是對的,「燒太久變成肺炎」就是亂七八糟講了。

發燒僅是警號而已。

    發燒表示有了疾病,也就是一種警號。我們要處理的是「病」,而不是「燒」本身。當颱風來時,氣象播報員會盡忠職守地報導「颱風來了」,發燒也就像播報員一樣,警告我們疾病來了。但是颱風要來,我們如果把氣象播報員殺掉,聽不見播報聲,難道颱風就消失了嗎?不可能的!而且另一個播報員還是會再出來代替,繼續盡責地報告:「颱風來了!」直到颱風遠颺為止,播報員自然就不講話了。

    同樣道理,當發燒時,你拼命去退燒,把燒壓下來,以為看不見燒,疾病就會消失,這種心理就跟「眼不見為淨」一樣,事實上如果病還存在,燒還是會再出現,因此把燒退掉【吃退燒藥、打退燒針、打點滴】,對治病並沒什麼好處。只要病好了,燒自然會退掉。

   發燒絕不會燒壞腦子

    大多數人認為,發燒久了就像燈泡使用過度會燒掉一樣,會燒壞腦子,其實這真是無稽之談。前面說過,發燒是「結果」而不是「原因」,怎麼可能「結果」變成「原因」呢?腦子壞掉【如腦炎造成發燒】,才是言之成理。發燒而造成腦炎、腦壤掉,就毫無道理了。

    腦子壞掉﹝智能低、白痴﹞的原因很多,有些是在胎兒期已天註定,有些是生產過程中種種因素影響,有些是幼兒期某些外傷、疾病而造成。因此包括遺傳、染色體異常、孕婦受各種感染、產程之外傷、產程過久而缺氧、小兒黃疸、腦炎、腦膜炎等等,都可使小孩變成白痴,但一般人不懂,也看不見這些病,倒是小兒期發燒在所難免,因此所有的呆瓜,都被歸咎於某一次發燒。實際上其智能有問題,早就在發燒之前已定型了,只是不知道而已 (因為還小嘛!) 。此種錯誤觀念,一傳十,十傳百,幾乎人人都相信發燒才使人腦壞掉,殊不知根本是腦壞掉 (如腦膜炎) 後才造成發燒的呀!

    一個各方面都正常之小兒,如發燒不是腦部之疾病引起,則無論再怎麼燒,都不可能使腦壞掉,例如一個扁桃腺炎的小孩,發燒四十度連續一禮拜,腦部絕不會受損,因為與腦子相差十萬八千里啼。而一個有腦炎的人即使不發燒 (雖然不發燒的機會很少) ,腦子仍然會壞掉。

    一個肺炎的小朋友,再怎麼發燒不退,也不會成小兒麻痺,因為是不相關的兩個疾病。一個被小兒麻痺病毒感染。神經受破壞的小朋友,即使不發燒,仍會肢體麻痺。總而言之,會不會腦壞掉,要看疾病本身。如疾病與腦無關,腦子就不會壞掉;與腦部有關,腦子當然有可能壞掉,但並不是燒壞的,而是疾病本身造成腦壞掉。

   只有在身體因發燒而不舒服時,人才有必要退燒

    發燒既然對身體沒什麼影響,傳統上大家為什麼要退燒呢?而醫師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?這是因為發燒常帶給人痛苦及不舒服,例如食慾減退、吵鬧不安、心跳快,全身痠痛下頭最、頭痛、四肢無力等等。燒如暫時退,病人就會舒服一點。因此在發僥時,如果沒什麼不舒服,大可以不必理會,但是必須看醫師,找出病因而加以治療。

    例如一個小朋友,發燒三十九度半,有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狀,醫師看過也說只是流行感冒而已,小孩會玩、會吃,就讓他去,不必硬抓來吃退燒藥。如半夜發燒,但睡得很安穩,不吵不鬧也不會呻吟或嘔吐、抽筋,大可以不須立即灌退燒藥或跑出去掛急診。即使吵鬧不安,只要睡個冰枕、洗個溫水浴、吃個退燒藥,第二天再找醫師就可以,發燒一個晚上就死掉,畢竟是太罕有的事情,家長實在是不必太急,有時半夜跑去急診,第二天仍是一樣燒不退,白費功夫,反倒使小孩折騰一番,更不容易痊癒,何苦!